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那個動脈塞了兩個禮拜的阿婆

我每次都會被急性動脈阻塞的病人上一課
連外科專科考試的考題都會提到下肢動脈阻塞的時候如果溫血缺氧時間超過六個小時
就會造成肢端永久性壞死

所以當外科值班總醫師告訴我急診有個已經痛了兩個禮拜
整肢腳蒼白冰冷沒有知覺無法動作
家屬一大串
即使不用檢查都知道這是急性動脈阻塞直接開刀就可以了
可是我都等到無須檢查的電腦斷層檢查片子都出來了看完片子了
家屬還是無法達成共識遲遲無法決定

從下午四五點鐘還沒下班我們總醫師就已經打來了超過五通電話
一直到半夜11點突然間接到急診室學弟的電話
家屬從全台灣各地都趕來了
已經討論好要開刀了

我在家裡嘆了一口氣
唉, 外科醫師就是7-11
一定要24小時服務的行業
我還是趕緊連絡開刀房迅速安排救護車跨棟接病人,  準備開刀房的血管攝影室
然後從家裡趕到醫院務必要在病人麻醉前跟所有的家屬在解釋一遍
病人還是一片平靜連哼都沒有一聲
因為血管阻塞的那一隻腳已經毫無知覺
只是不停抱怨腳無法行動連站起來都有問題
看著摸著幾乎已經屍僵冰冷不堪的腳
我相信我的目標應該擺在保留病人最長可以存活可以使用的下肢
依照我的估計應該可以拼看看能不能拯救到腳的一半

我照例請所有的家屬全部進來開刀房護理站
仔細的講解病人的病況及可能開刀不開刀的狀況變化
留下時間讓病人家屬發問等待他們決定
然後告訴他們我的名言

" 醫師有告知風險的責任, 病人及家屬有評估風險決定要不要手術的責任"

我都講清楚了, 病人還沒開刀, 還在做麻醉的準備而已
一切好商量...

家屬考慮了不到五分鐘就一致通過還是通血管拼看看
我迅速的進去開刀房請麻醉科開始麻醉
消毒舖單打開病人的股動脈清掉一碟子的長條形血塊還幸運的發現
清除血栓的氣球導管可以送到小腿的一半地方
我趕緊將動脈切口縫起來
使用動脈攝影導管做一個血栓清除後的動脈攝影


果然大腿部份的動脈一直到膝蓋後面的動脈全部清除乾淨了
小腿則是出現一大堆小小細細的側枝循環
難怪病人的小腿在開刀前還算溫熱
可是小腿末端1/4以下則完全沒有血流
我仔細看著病人的動脈攝影猜測病人的後脛骨動脈可以做選擇性的血栓清除
可是我要從膝蓋下的膕動脈切開呢還是要從內踝附近的膕動脈切開呢?
基於病人可能術後還是必須截肢的考量
我選擇由內踝附近切開
找到變成黑色的後脛動脈切開血管
順利的往上往下切除完所有的血管內的血栓

以最細的縫線一針一針的修補完這個兩三毫米左右的血管
然後我再做一個動脈攝影


這次病人的後脛動脈果然跑出來了可是動脈阻力明顯很高流到腳底的血管
明顯的血流偏弱

到此我想已經是外科的極限了
我估計病人的脛骨前動脈已經慢性阻塞無須再通
我留下病人的動脈攝影導管從導管中開始滴住血栓溶解劑與動脈舒張劑還有抗凝血劑
打開無菌包布我發現病人的足部已經變熱到腳掌一半

可能跟我術前估計的一模一樣唷
拼看看保住腳掌的一半吧....

睡了黑甜舒暢的一覺
隔天我跟另外一位主治醫師還有專科護理師到內科加護病房查房

真正想不到
病人的每一根指頭已經全部溫熱充血
經過一個晚上的藥物治療
這隻腳竟然救下來了

在豐原開刀開到一半接到學校系主任的電話
原來家屬找來學校老師請我多關照
系主任非常高興我們手術的大成功
我跟他說我也不相信一個急性動脈阻塞兩個禮拜的下肢可以有這樣的手術結果

我心裡非常有感慨的想著
同樣一種病表現的方式與手術成果還是非常多樣
絕對不是看看書看看論文就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我連手術都不願意試試看
只是一味用血管阻塞的時間來預測病人的結局
那麼在這個病人身上我將是錯得非常離譜......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想辦法增加周邊動脈繞道手術的暢通率

動脈繞道手術在涼冷的季節真的病人多到不行
優秀的醫師就是應該在病人血管還不錯的時候可以達到繞道血管超過兩三年的暢通率
更別提我們最在意的肢體拯救率( limb salvage rate )

這個阿公已經80多歲了
平常可以走路5-6公里
一年多前因為心率不整發作造成雙腳的動脈阻塞
他轉來醫院的時候已經血管阻塞的症狀超過四個禮拜了
我們立即幫他做動脈的血栓清除手術
病人的左腳很容易就清掉血塊
但右腳的血塊就無法完全清除乾淨
所以只好當機立斷
拿了三十多公分的病人身上的表淺靜脈
幫病人做了一個膕動脈至後脛骨動脈的繞道手術

病人很合作的在門診追蹤
直到有一天他發現我們原本埋在小腿皮下的靜脈脈搏變弱了
我們安排了一個動脈攝影
發現
原來是膕動脈又有一個新的血栓塞在我們接血管的前端
我們將病人血管內的血栓用氣球導管拿掉了
病人很高興的出了院

這次過年後
病人回來門診拿藥
抱怨原先可以走路沒有問題的右腳又開始疼痛
原先皮膚下面跳動的不錯的血管則已經摸不到脈搏
我確定了一下
的確我們做的繞道血管已經塞住了
可惡
還不到一年半呢
一下子就塞住了

鑑於病人平常有運動的習慣
我們討論了兩次門診
他終於答應我們再一次的手術

這次我計畫從膝蓋上的膕動脈接到原先腳踝內側的後脛骨動脈
預計利用一條人工血管搭配遠端接口的靜脈袖口的技巧( venous cuff, 又稱為Miller patch )
這個使用一小段病人身上的表淺靜脈環繞病人不到兩毫米的後脛骨動脈一圈
據統計可以增加這種再次動脈繞道患者血管移植物的暢通率

我們醫院一共只做了三次
做之前我還看了一下人家論文上討論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希望這次別把病人的動脈搞砸了

我取下病人大腿約六公分長的血管
然後劈開血管
在劈開約一吋長的後脛骨動脈
好像圍巾一樣繞了一圈
完成圖就發現後脛動脈的開口變得又大又挺
縫上人工血管變成一個容易的事情



然後經已經打好洞的人工血管縫上這個靜脈袖口( venous cuff )
好了
完成圖變成好像是人工血管縫在血管瘤上面
當然完全沒有接口狹窄的問題了
好了,
接下來的問題
這個血管可不可以在維持超過一年甚至兩三年的暢通率呢
我拭目以待...